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祁连山下牧歌悠扬籽籽互嵌情谊更浓
——肃南县红湾寺镇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见闻
2025年07月18日
字数:1,133
版次:02
  

通讯员 柴学虎 袁团结

  盛夏的肃南县群山叠翠、草木茂盛,走进红湾寺镇“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10余名群众在驿站前下棋、聊天、读书、看报、做针线活……这温馨和谐的场景,绘就了裕兴社区各民族居民宁静而美好的日常生活,也是祁连山脚下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全方位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一个生动缩影。
  “政府为我们打造的这个阵地真是太好了!我和邻居们没事就聚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健健身,十分惬意,社区的各族群众相处十分融洽,亲如一家人”,居民黄进明笑着说道。红湾寺镇打造“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7座,驿站娱乐区、服务区、休息区等功能区布局合理,棋牌桌椅、饮水机、按摩椅、便民药箱、雨具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为各族群众深度沟通交流搭建了新平台,社区还联合共驻共建单位定期在驿站开展健康义诊、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等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满意的服务。
  红湾寺镇在各社区外部环境打造上,也是下足了“绣花功夫”,精心打造“石榴籽”同心楼,以“一楼道一主题”打造文化墙,深入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家庭”“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充分激发各族居民见贤思齐、睦邻向善、共建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在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相处上,红湾寺镇也有适合民族地区的一套调解法,结合当地群众“宁可一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习惯,创新探索“一碗奶茶”调解法,滚烫的奶茶、贴心的劝解,一下子拉近了调解员与当事人的距离,一起邻里纠纷得以圆满解决。“以茶为媒”,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源头,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化。
  定格幸福、趣味投壶、跳蚤市场……近期,红湾寺镇各社区相继举办邻里节,10多个丰富多彩的邻里活动吸引着辖区各族群众,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共同绘就了各族群众互嵌交融、欣欣向荣的和美画卷。社区以传统节庆、民族节庆等节点为载体,举办充满民族交融与邻里温情的“互嵌式社区邻里节”,引导各族居民“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
  据红湾寺镇党委书记鲁燕青介绍,该镇居住了21个民族的居民4313户9449人,少数民族居民占比达47.29%,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融居乡镇。近年来,镇党委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为统揽,通过“互嵌式社区+开放式楼院+红石榴驿站”三级聚力,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优质化,使各民族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聚焦“邻里建、邻里乐、邻里帮、邻里议、邻里和”五邻共治,着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