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馍馍吃上拾钱哩
2025年07月16日
字数:2,893
版次:04
邸士智
最近三五年,步行街上的炒货作坊突然红火起来。每家门前都铺着几块大单子,上面摊满刚炒好的粮食、大豆、黄豆、玉米、绿豆、黑豆、花生、青稞等,还有煮熟晾干的红薯干、土豆干,只等降温后用粉碎机混合加工成炒面。炒面香气四溢,令人口舌生津,每次路过总想在摊边磨蹭着抓一把饱口福。
粗粮因何走红?问店主,都说时下时兴吃粗粮,粗粮里膳食纤维多,对改善肥胖、高血压有一定的功效,有的甚至说吃粗粮对心脏有好处。咨询大夫,说现代人生活条件好,每天大鱼大肉,肠胃里全是油腻,适量吃些粗粮,淡化一下,能帮助降血压、降血脂。既然是粗粮,石磨磨出来更好。陆续地,店家换上电动小石磨。小石磨的原生态完全满足路人的复古要求,前来加工的人越来越多,小石磨一整天转个不停。吃粗粮可降血压,那血压高的必须得吃,不高的也要吃,得预防。一个全民重视健康的时代悄然来到,我们一家也加入到这个健康大潮中。
去压面铺买面,店主推荐吃黑面,给我科普,黑面是粗粮,人还是要适当吃些粗粮,对身体有好处。现代高速加面机,自动上料,根本不用人搭手,十多分钟,拉面走人,全是白面,麸子不多,哪来黑面?店家说,让加面机多加一遍,前两遍是白面,第三遍稍微有点黑,买回来,掺上粉碎好的土豆面就成黑面。你还别说,下到锅里煮出来,还真黑。从生活的调剂方面来看,就我而言,过个半月二十天吃一顿,不炒菜,拌上辣子蒜芥末汁,确实不错。
早年,我们家开加面坊,是人工上料的那种,相当落后。加面机安装在平地上,旁边放一大木箱,加面机另一边挖一个将近两米深的坑、两个大木箱窖坑里,一个先盛白面,后半段盛黑面,一个盛麸皮。加面机启动,我们和前来加面的人家一起合作,把麸皮用带把小木簸箕撮到上面木箱。这个木箱要足够大,能把一次加工出的麸皮全部盛下。有的人家加工得多,要加工七八百斤,木箱盛不下,把家里笸篮拿来也盛不完,还得几条口袋。麸子下得快,不几分钟,箱里盛满,得赶紧撮。一遍撮完,人累得直淌汗,腰疼胳膊疼,肋巴拧得疼,中间几乎没有喘气时间。我的二姐那时伺候加面机,最终累出病,好久才慢慢康复。我一般下午放学后作业做完也去帮忙,因为个子矮,站坑里够不着上面的木箱,撮上一簸箕从坑里台阶上来倒进大木箱,下去再撮,撮满上来,倒掉下去。就这样上来下去,一遍的麸皮撮完,渴得我一口气能喝完一茶壶。
加多少遍面,由前来加面的人定。大多数人家加工五遍,个别人家会加到七遍,记得一户人家加到九遍。七八袋粮食,加到九遍,麸子不足半袋,面变成红褐色。这样的面粘性不强,不好和面,勉强擀开,切成一公分差不多的条子,锅里煮熟往外捞时会断截,可以说是一碗碎渣,既难看又难吃,简直不想吃。
黑面和白面一个用法,做饭和蒸馍。白面不多,蒸出的馍自己舍不得吃,家里来客人才端出来。白面饭一样,来了客人,或是公社的工作组到来,必须是白面饭,这是礼数。没有特殊事情,家里会一直吃黑面饭、黑面馍。娃娃们不想吃,大人们哄骗,白面馍吃上挨刀哩,黑面馍吃上上膘哩。娃娃们不这样想,膘不上就不上,只要能吃上白面馍,挨几刀又何妨!见这个说法不过关,大人们改口,白面馍吃上挨刀哩,黑面馍吃上拾钱哩。这下有些效果,娃娃们不再闹,抻脖子鳖眼睛往下咽,还真有娃娃们拾到东西。头天吃黑面馍,第二天上学路上,到地上铲喂羊草,拾到壹分贰分钢镚。春花丫头没拾到钱,拾到一把铲子,特别锋利。
尽管吃上黑面馍能拾钱,我们也拾到过钱,其实我们心里还是愿意吃白面馍。家家户户都蒸有白面馍,但是,那是待客的。害怕娃娃们偷吃,白面馍要放进柜子,再加把锁。七三娃撬掉他们家的柜子,白面馍拿出来我们一起吃。吃完,感觉没吃欢喜,应当再吃些。吃谁家的?我和七三娃悄悄进屋,我们柜子上的钌铞长,柜扇能活动出来,取出两个白面墩墩,安好柜扇,出来分掉馍馍,吃完似乎有一种能做成大事的感觉。结果当天晚上叫母亲好一顿打,打完,母亲说,你吃掉,家里来人咋办?你是小娃娃,香,忍不住,我会每天给你吃些,可是你不能偷呀,这个毛病不好!也许母亲打得有些狠,让我一直在痛。所以,直到现在,我都不敢偷东西。
吃着黑面,盼望着拾钱,我们渐渐长大。也许拾到过钱,也许拾到过东西。黑面慢慢少了,白面多起来,前来加面的人不再加七八遍,加到五遍自己会觉得不好意思。后来我们不开加面坊,到别处去加,先是四遍,再变成三遍,到现在两遍。
大约到九十年代,白面开始普遍,基本不吃黑面。尽管能拾钱,条件好了,不再稀罕一分两分、一毛两毛的小钱。黑面被归于猪饲料一类,自此,猪的饮食升起档次。老人们说过,人物牲口一理,人不吃黑面吃白面,猪不吃麸糠吃黑面。吃过一个阶段黑面,猪的皮肤白了,毛顺了,可是体形好像小了,不再是以前的大肥猪有好几百斤,勉强能有半截大,不足百斤。慢慢地,经验丰富的人找到原因,猪吃细食不消化,当然长不大。从进化论上说,猪经过长期驯化,已习惯粗食,突然间改成细食,消化系统不适应。恢复成草叶、泔水,猪大嘴进食,“嗵嗵嗵”的。
人的适应能力强,很快接受白面饭食,吃起来不怎么受限制,似乎是要把过去挨饿的时光、少吃的白面吃回来。当时流行一个说法,能吃就是福。二十多岁的我,一顿可吃下三碗羊肉臊子面,有时感觉可口,还能再加点。结婚那天到丈母娘家,按习俗,新女婿要吃两碗饭,为表示含蓄、文雅,得吃成两半碗。丈母娘家端来的是两满碗,我要挑成半碗,还要吃得很慢。我不懂这些,没挑成半碗,也没慢吃,以快到别人无法想象的速度干掉两碗(按实际饭量,当时还能吃一碗),搞得所有的人都以一种参观动物的眼光来看,恨不得毁了这门婚事。
人在贫穷的时候,一些小病小灾是不会去理会的,因为看病需要钱。生活水平一提高,就要追求生活质量,明显的是对身体的重视,头痛,去医院。胃不舒服,去医院。疲乏无力,去医院。什么情况?血压高了,血脂高了,血糖高了。为什么高了?医生回答,平时暴食暴饮,大鱼大肉进得多,血管内大量油脂堆积,血压焉能有不高的道理?要多吃杂粮、粗粮、蔬菜。于是乎,每个人都“迈开腿,管住嘴”。早上迎着朝阳晨跑,晚饭后踏着夕阳余晖散步。春天,去田野采挖一种野草麻苣苣。过去,麻苣苣只让猪吃,太苦,猪都不愿意吃,现在成为抢手货。有的家户采的多吃不完,冰箱冻住,想吃时取出来再吃。宾馆饭店,一碟麻苣苣的价格顶得上一盘羊肉。到朋友家做客,能吃到麻苣苣,说明你做人还说得过去。幸亏麻苣苣是蓄根,多年生的草本,否则,以这架势,一年可使其退出地球。
面食方面,平时谈论不再是在哪儿吃了一顿大锅羊肉,而是说某某朋友家的黑面饭,蒜拌辣子,主人又热情,简直是极品饭食。我是俗人,也在这个还俗大潮中沉浮。妻子买上粮食到加面坊自己加工黑面,还时不时去加面坊买别人家的黑面。你不要说,黑面这种粗粮还真管用,降血脂降血糖确实好。去年我住院,医生检查,甘油三脂2.1,葡萄糖7。出院时医生叮嘱少吃肉食,多吃蔬菜粗粮。这一年,我不再像过去那样一见肉扑过去不抬头,学会克制,肉食少了,蔬菜多了。冰箱里现在还有很多麻苣苣,基本上一周吃一顿。前几天单位组织体检,医生说大体正常,不过还要注意,一不留心,会随时反弹。
也好,吃素食,吃粗粮,帮助人们保住一个健康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