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靠“大”竞争 以“聚”强链 因“特”图存
——省政协十三届十二次常委会会议侧记
2025年07月04日
字数:2,235
版次:01
 

记者邱瑾玉 实习记者吴雪凤

  厚度仅有0.05毫米的超薄“手撕镍”、产能规模全球第二的羰基镍、远超国际标准的高纯铁等新产品相继问世;突破高纯铜、镍、钴“卡脖子”技术,核电用高温合金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率先在国内实现了高端半导体芯片用超高纯镍钴铜材料的产业化和国产化……
  从粗放采掘到“吃干榨尽”,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这不仅关乎矿山的经济命脉,更牵系着国家资源安全的根基。如今,矿山深处,每一块矿石的命运都被赋予了新的命题:如何让有限的资源流淌出更丰沛的价值?这沉甸甸的叩问,正激起技术革新与理念重塑的波澜。
  为促进自然资源高效开发利用,进一步推动我省矿产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7月3日,省政协十三届十二次常委会会议紧紧围绕“促进资源优势转化,更好发挥自然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协商议政。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到会听取意见建议,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以一场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专题协商,共谋我省从资源大省迈向产业强省的发展大计。
  

躬下身子摸实情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今年上半年,围绕“促进资源优势转化,更好发挥自然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这一课题,由省政协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领导带队,联合省民进、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专家组成调研组,直奔一线、直面问题。
  为了摸清“内情”,调研组深入我省6个市州12个县区开展重点调研,采取直插现场、边看边问的方式,听基层讲实情、谈困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前的困局是什么?调研组发现,主要是重点资源开发不充分。尽管我省加大了矿业权出让力度,但煤、铜、铝、铁、稀土等重要矿产资源还需从外省调入。此外,还存在着产业链条短、层次低、集聚效应不突出,“矿”与“业”脱节,增值部分不在甘肃;在甘投资的资源型大企业大集团比较少,资源开发缺乏大资本大企业带动;用水和用地制约显现,缺水成为资源转化的最大“短板”之一;制度、政策、科技等方面创新不够,导致资源型产业生态不够优、吸引力不够强等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借鉴好“外情”,调研组赴内蒙、新疆2区6市州32个企业、园区实地学习考察,通过与外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和技术人员的座谈研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学习借鉴兄弟省(区)经验做法。
  该如何破题?调研组认为,应坚持大体量开发,聚集放大资源优势,提升矿产资源规模开发和产业集聚效应,将小矿资源整合成大基地,以大基地绑定大企业,以大企业撬动大开发,加快改变传统分散开发模式;坚持全链条锻造,强化错位分工和协同互补,强化数实融合,推动资源型产业向战略型新兴产业转型;坚持集群化建园,形成“一园一链”差异化布局,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聚链成群。
  至此,一条以规模换市场、以集群提价值的新型资源开发之路逐渐清晰。
  

倾智建言聚共识

  常委会会议上,一份沉甸甸的《关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更好发挥自然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的建议案》放在与会者面前,8位省政协常委、委员述出真知灼见、献上发展良策。
  “从国家层面看,化工新材料产业是未来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但我省在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方面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短板。”率先发言的省政协常委袁斌才建议,要抢抓国内下游新兴产业用户对高端化工新材料需求旺盛的市场机遇,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孵化平台和科技创新联合体。
  发展绿色生产力,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王晓玲常委以萤石资源的开采为例,为我省攻克“卡脖子”技术提供参考。“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探索引入巨化研发团队,与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甘肃本地知名院校、企业联合共建西北氟化学品应用研发中心,攻关电子级氢氟酸提纯、全氟醚橡胶合成等关键技术。”
  煤炭是煤化工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通过煤气化、液化等工艺,可转化为生产化工新材料的重要起始物质。庆阳作为综合能源富集区,煤炭资源储量大、品质优,具备打造国家级综合能源化工基地的独特优势。
  “尽管庆阳市煤炭资源富足,但煤炭资源开发深度不足,优势资源仍处于沉睡状态。”李隆基委员用翔实的数据对比了庆阳市煤炭资源富集和要素转化之间的差距。他建议:“要坚持‘以煤为主、化工延链、油气电氢同步’的发展理念,将庆阳煤化工产业作为独立板块纳入省‘十五五’发展规划,纵深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我省的冶金产业发展也面临着相似困境,杨万军委员建议,应从构建多元化资源保障体系和锻长产业链条两个方面入手,加大白银等老矿区尾矿再选技术攻关力度,建设镓锗等金属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
  挖掘新能源潜能是一方面,如何处理随之而来的新能源建设、运维、消纳等新问题?蒲培文委员认为,可以按照集中连片开发的思路,加大“沙戈荒”基地一体化开发力度,推动电网公司加快外送通道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统筹解决省内消纳不足问题。
  民建省委会则从助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应适当放宽我省的煤炭、矿产、有色冶金、特色农业、中药材等货品的准入和质押率,提供存货担保融资业务支撑,这样有助于消除中小企业因缺乏抵押物而无法快速有效获取资金支持的限制门槛。”
  分组讨论中,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既有对省内自然资源禀赋的深刻洞察,亦凝聚着对促进资源优势转化路径的系统思考。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负责同志与委员们频频互动、坦诚协商,一条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正在汇聚成推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