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互嵌共融绘新篇 同心筑梦谱华章
——肃南县康乐镇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示范小镇建设见闻
2025年06月30日
字数:1,808
版次:01

通讯员 汪敬涛 张宝


  肃南县康乐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鲜明主线和根本遵循,紧紧抓住全省首批五个、张掖市唯一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示范小镇”建设机遇,紧密结合镇情实际,创新实施“互嵌式”发展模式,从空间、经济、文化、心理、社会五大维度协同发力,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示范小镇建设。
  

空间互嵌绘就共融底色,建设山川秀美生态家园


  康乐镇将生态治理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合,累计投入467万元实施集镇环境提升工程,巩固提升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小镇和“清洁村庄”创建成果,建设农牧民定居楼8栋,7个民族的群众在小区楼院交错而居,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生活居住模式。
  “我们现在住的是楼房,家门口就是公园和景区入口,闲暇之余还能和天南海北的游客聊天交友。”社区居民这样说到。康乐镇依托冰沟丹霞、康乐草原等四大景区交汇的地理优势,深度融入丹霞大景区党建共同体,年均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成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实践课堂”。
  

经济互嵌激活共建动能,建设镇强民富富裕家园

  康乐镇坚持把发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积极创新经济互嵌发展模式。在文旅产业上,引导群众积极融入景区,参与餐饮、娱乐、民族文化展演、特色产品经销等服务活动。在特色农牧业上,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发展高原夏菜、羊肚菌、优质牧草种植等订单农业,同时发挥高山细毛羊、高原牦牛两大优势畜种,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引导牧民夏秋季在草原放牧,冬春季到周边县区秸秆地借牧,既减轻生态压力,也促进了各民族群众与借牧地群众的日常交往与互助。
  全镇通过培育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牛羊肉、奶制品加工销售、民宿餐饮等为补充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努力让各族群众在农牧互补互嵌上求效益、增收入。“我昨天又与10户牧民签订了鲜奶供应协议,现在每天的酸奶都供不应求了。”巴扎黑酸奶手工作坊老板赵雪龙喜笑颜开。 
 

文化互嵌厚植共乐根基,建设相融互促的精神家园

  “在我们社区,汇聚着来自七个民族的居民。每逢传统佳节,大家都会带着特色美食聚在一起庆祝,将多元的文化交织成了温馨的生活图景。”康隆社区党支部书记吴晓晶说。
  康乐镇深刻把握“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深刻内涵,以“陇原红石榴·和美村寨”建设为抓手,2025年投入140余万元升级改造红石榴广场、书画摄影展厅、康隆社区等主题教育阵地,利用这些阵地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开展民族服饰表演、民族锅庄、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展演,挖掘康乐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生动故事,精心建设5座主题帐篷、8个故事亭,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交融、互学互鉴。
  

心理互嵌凝聚共识共荣,建设守望相助时代家园

  康乐镇注重从思想根源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党建引领+文化浸润+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思想铸魂体系。深入挖掘各族群众支援抗战、营救红西路军、牧区马背小学、牦牛商店等各民族守望相助、交往交流交融的系列故事30篇,组建“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开展“结对认亲”“互帮互助”活动,让“各民族一家亲”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
  康乐镇党委书记王军说:“多年来,我们始终坚信民族团结是发展的基石,通过‘马背讲堂’‘帐篷讲堂’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社会互嵌夯实共享底盘,建设安居乐业幸福家园

  康乐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对“一老一少一困”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力度,累计发放各类惠农惠民资金2703.83万元,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积极探索农牧村社区互嵌式环境建设,以康隆社区为重点,投入60余万元对社区公共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建设“红石榴同心小屋”。深化平安建设,推广“四级七天”“裕固议家”“一碗奶茶”等基层治理经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如今,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中增进情感交融,“有事共商量、困难齐帮忙”的共同体风尚蔚然成风。康隆社区居委会主任康丽华说:“社区周边建有养老服务中心、学校、广场、信用社、邮政服务点、快递驿站、幼儿园、商店等综合服务场所,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洁有序,形成了15分钟生活圈,一幅民族团结、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绚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