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盘活“水资产”做好“水文章”
——省政协聚焦落实“四水四定”协商建言
2025年06月25日
字数:2,850
版次:01

记者 王 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
  地处西北、干旱少雨的甘肃,是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省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视察甘肃都强调水资源管理,要求甘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为探索构建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相适应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省政协年度调研协商计划,4月中下旬,省政协组成调研组,赴安徽、河北学习考察,到张掖、酒泉、白银、陇南4市9县(区)16个乡(镇)的20多个点位实地调研,向省直有关单位、市(州)政协开展书面调研,在多方征求意见、认真梳理调研情况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四水四定’落实”的建议(讨论稿)》,为找准“四水四定”工作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近日,省政协召开月协商座谈会,邀请调研组成员、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省水利厅、农业厅、工信厅、住建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委员们发表真知灼见,各部门负责人现场解答回应,形成了“出题—解题”的良好互动。
  甘肃水资源“家底薄”,节水是根本出路。立足省情,要以“四水四定”为原则,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让每一滴水都能派上大用场。
  酒泉市政协副主席杨国文认为,省级层面要在统筹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城市建设、土地开发、人口分布、产业发展角度,科学研判用水总量控制刚性约束和区域水资源供需情况,深入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的合理值与极限边界,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等量化指标科学分解到年度及市州。
  他建议建立全口径水资源配置调度机制,统筹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等各类水源,构建“省市县分级管理、重点行业统筹调控”的精准配水体系。围绕用水总量控制、水体质量达标、生态流量保障等核心指标与“城、地、人、产”布局深度融合,建立全方位考核评估机制,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通过水资源“精打细算”做到“严控严管”。 
  “目前,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与缺水的黄河、内陆河流域还未建立有效的调配通道,全省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尚不完善,水网的系统性、综合性、强韧性还有待增强,城乡供水还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省政协委员、天水市政协主席王燕建议加速完善现代水网体系,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大入秦、引洮供水、白龙江引水、黄河引提水供水带和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为通道,上承国家骨干水网,下衔市县水网,加快形成“四横一纵、九河连通”的省级水网主骨架;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重大引调水工程输配水支线、区域性水资源配置工程、重点河流连通工程、供水安全保障工程以及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在畅通微循环上下功夫。
  农业是用水大户,节水潜力巨大。省政协常委、民进甘肃省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陈伟说,随着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科学实践证实,滴灌、水肥一体化等精准灌溉技术可使灌溉水只浸润耕作层作物根系,实现水分养分精准输送至作物根区,既避免深层渗漏阻断水盐上行通道,又可减少传统冬灌压碱作业。
  陈伟呼吁,在我省河西地区实施“灌区智能化改造工程”,构建“水库—调蓄池—田间管网”三级智能配水体系,提高供水保障率与调控弹性。创新设计模块化农田林网,将传统宽行林带“渠系渗漏被动供水”改造为根区微灌系统,降低林网生态耗水强度。
  省政协常委、民革甘肃省委会副主委秦梓华在发言时表示,工业是甘肃经济的“压舱石”,必须走“以水定产、量水而行”之路,要严控高耗水产业增量,对全省规模以上钢铁、煤化工等行业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倒逼企业升级循环水处理系统。
  他建议,在全省打造工业产业园“废水零排放”示范工程,构建“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三级体系,力争到明年省级以上园区再生水回用率达到95%以上。建立水权交易市场,通过深化水权水价改革,允许企业通过购买农业节水指标置换工业用水,对节水标杆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将再生水纳入工业用水指标考核体系,推进庆阳、嘉峪关、白银等市再生水厂建设,并对使用再生水超90%的企业给予水价优惠激励。
  “耕地无序增长的趋势尚未完全遏制、‘控水’和‘保粮’矛盾依然突出、水资源结构性矛盾短期内很难改变。”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黄河研究中心主任李长春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前河西走廊地区“以水定地”存在的问题。他表示,河西走廊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管好水,关键在于控住地,要实现“以水定地”,必须“地水共管”。要高位推动建立“地水共管”协调机制;完善法规制度,严控灌溉面积增长;制定配套政策,有序推进违规灌溉面积整治;抓住用水权改革的牛鼻子,盘活农业用水存量;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水土资源协同管控能力。
  开门见山,畅所欲言。大家谈问题深入透彻、直击关键,拿出了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对策举措。省直单位负责同志开诚布公,回应关切,表示将积极采纳委员意见建议,并结合政策制定相应措施,为落实“四水四定”创造更好的条件,确保协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
  省工信厅副厅长李亦军表示,将通过“以水定产、以技节水、以绿提质”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对产业承接的制约。以节水标准筛选高质量转移项目,避免“承接即落后”;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等方式降低单位水耗,提升产品附加值;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以水权、水价、奖励政策等构建市场化激励机制。
  “我们将加快推进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作,加快补齐城市节水设施短板。拓宽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范围,指导各地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更新行动等,不断完善再生水管线布局,进一步提高再生水在工业、绿化、市政等领域的使用比例,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省住建厅副厅长赵晓颖回应说。
  省水利厅副厅长廖赞说,将坚持严格管水,紧盯各项水指标,坚持用水总量强度“双控”,确保“十四五”顺利收官。坚持合理分水,积极推动“八七”分水方案调整对甘肃倾斜,尽快完成流域区域可用水量确定,研究制定“十五五”用水总量指标。坚持科学取水,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认真落实各类规划审批前的水资源论证,从严开展论证审查。
  省农业厅副厅长李文瑞表示,要把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农田建设上再加力、在技术推广上再加力、在调优结构上再加力、在融合节水上再加力,努力实现农业节水和增产增效双赢。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省政协主席庄国泰表示,要发挥政协优势,聚焦体制机制、节水技术、水资源管理等重要问题,积极献计出力,着力助推“四水四定”落实落细。持续深化调查研究,多提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积极呼吁反映诉求,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形式反映我省用水需求,通过更高平台推动争取更多关注支持;加强节水护水宣传,发挥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等平台作用,广泛宣传省情水情,不断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共同营造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