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人
2025年05月28日
字数:2,368
版次:08

西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张俊豪


  一、南梁精神永放光芒
  今年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甘90周年。90年前,中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危难之际。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辈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在关键时刻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一笔,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烽火岁月,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辈不惧艰难险阻,用不屈意志和顽强斗争、用血与火铸就成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边区人民群众和干部战士创建和巩固根据地的革命意志与战斗豪情,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极为珍贵的火种。南梁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二、南梁精神历久弥新
  重视培养干部人才,是南梁革命根据地时期实施的十大政策重要内容。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边区领导人十分重视干部人才培养,积极创办军政干部学校,培养红军干部和地方干部。1934年,红26军42师在南梁创办了陕甘边区红军干部学校,刘志丹兼任校长,习仲勋任政委。同年10月陕甘边区红军干部学校更名为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至1935年春,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共培训了200多名干部,为革命培养了一批英才。之后,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又逐渐融入发展为抗日红军大学及今天的国防大学,为全国抗战、解放和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
  1949年,为了西北的解放和发展、民族团结和进步,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提上重要议程。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副主席习仲勋亲自推动筹建西北民族学院。1950年2月,西北军政委员会通过“积极培养大批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迅即于兰州筹办西北民族学院,招收少数民族劳动成年、青年和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入学”的决议。同年8月,西北民族学院在兰州建立,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一所流淌着陕甘红色基因的学校,其前身可追溯到1941年创建的延安民族学院。1951年8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亲自出席西北民族学院开学典礼并讲话,指出“西北地区的各民族,已经在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实现了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民族大团结。今后的任务,是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并争取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和进步。这里,一个有决定意义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大批的各民族自己的干部参加工作,而特别是需要有一批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干部。”1952年8月10日,西北民族学院第一期干训班学员毕业,习仲勋同志亲自出席典礼大会并讲话,亲切接见各族学员并签字留念。1990年5月,习仲勋同志又为西北民族学院建校40周年亲笔题词。习仲勋同志亲自推动创建西北民族学院,格外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正是我们党坚持守正创新、重视民族工作和干部人才培养工作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新时期南梁精神在西北大地的赓续,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和党的民族工作史上具有十分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三、传承和弘扬好南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强调,要“大力传承南梁精神,使其发扬光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南梁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辈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形成的伟大精神。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改革开放时期还是新时代,南梁精神都永不过时,始终是我们团结一心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和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高校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要注重把南梁精神等宝贵红色资源挖掘好、传承好、弘扬好,把红色教育作为铸魂育人的核心课程,纳入思政教育、党史学习、作风建设等重要内容,让南梁精神等红色文化在校园内外得到有效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作为一所始终扎根西北大地办学的高等学府,建校75年来,西北民族大学始终牢记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关怀,坚定正确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自觉赓续南梁精神等红色基因,通过积极开展南梁精神进校园主题宣传教育、围绕学习南梁精神开展主题党日、组织社会实践团赴陇东开展党史教育等活动,不断强化爱党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各族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扎根于西北这片红色土地,默默耕耘努力奉献,为国家特别是西北改革、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时代,西北民族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充分运用好西北特别是甘肃丰富的红色资源,学好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将南梁精神的学习宣传阐释有机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融入理论学习、思政教育、党课培训、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从南梁精神等我们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丰厚营养,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面向群众、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立党为公、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求实开拓、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办好“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大学,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