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教育“小课堂”和协商民主实践“大课堂”有效融合
2025年05月23日
字数:1,261
版次:01
本报记者 王 钊
“我代表省政协对大家表示欢迎。”5月20日下午,在省政协召开“充分发挥兰白自创区和试验区平台作用,推动我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月协商座谈会上,出现了3位青年人的身影,他们分别是来自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相关专业的在校研究生、博士生,受邀旁听会议,近距离感受协商民主,这在省政协历史上尚属首次。省政协主席庄国泰在讲话时特意向他们表达了欢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省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人民政协职能优势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研究制定了《关于发挥政协职能优势助力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的意见(试行)》。
《意见(试行)》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注重发挥政协“智慧库”“资源池”“大家庭”的优势作用, 着力打造政协特色鲜明的实践基地、契合学生特点的宣介阵地、具有示范意义的德育园地。通过组织青年参与协商议政、开展模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参观文史馆等活动,引导他们全面了解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议事规则、履职方式,亲身感受人民政协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认知。
会场上,3位青年学生仔细聆听发言,认真做着记录。
“这次旁听让我深刻认识到政协在汇聚各方智慧、凝聚共识、助力地方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代表人士提供了表达诉求、建言献策的平台,使得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更贴合实际需求。”兰州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研究生袁静说。
“协商民主原来就在身边!零距离接触协商民主,让课本理论变得鲜活可感。”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袁红远深有感触。他表示,这是一场特殊的“大思政课”,使我们置身其中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显著优势。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深切体会到,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更需要走出象牙塔,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紧密结合,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轮驱动。”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连娜说。
在接受采访时,3位青年学生也表示,通过旁听会议,不仅拓宽了个人视野,也更加坚定了科研报国、服务地方的理想信念。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科研事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实践导向,力争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为我省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据了解,此次邀请相关专业的在校青年学生旁听会议是省政协探索发挥政协职能优势、助力两个‘课堂’有效融合的开始,今后省政协将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邀请青年学生参加政协相关活动,持续优化活动形式,拓宽青年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不断深化青年学生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的理解和认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凝聚青年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