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个凝聚” 谱写政协事业发展新篇章
2025年04月16日
字数:1,952
版次:03
鲁维俭
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就做好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凝聚人心“四个凝聚”工作提出要求,县级政协是人民政协的基层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贯彻落实好“四个凝聚”要求,充分发挥好县级政协职能作用,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以“凝聚共识”为根本,把牢政治方向之舵,夯实团结奋斗思想根基。一是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构建“党组领学、常委深学、委员普学、机关践学”四级联动学习体系,通过组织开展“委员沙龙·共话发展面对面”“政协讲堂”等专题学习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同时,引导政协委员在协商议政、视察调研中主动宣传党的政策主张,把县委决策部署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广泛思想共识。二是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任务,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八大行动”,建立“党委点题、政协选题、委员解题”协商机制,重点关注工业强县、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形成高质量报告,力求在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充分发挥政协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以及各族各界群众的紧密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三下乡”委员界别活动和专题界别协商,为县域改革发展画好最大“同心圆”,凝聚最强“向心力”。
二、以“凝聚智慧”为关键,深耕协商主业之责,提升建言资政质量成色。一是广泛汇聚社会各界多元智慧和力量,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智库深入调研,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打造“1+3+4”协商矩阵,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商格局,为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条件。二是健全三级督办体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批办、主席会议领衔督办、“两办”联合督办机制,实行重点提案清单化管理,强化食品安全、教育提质、城市更新等领域督办质效。创新建立提案“全周期”管理机制,推行委员全程参与、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模式,将协商贯穿提案征集、交办、督办各环节。建立跟踪落实和成果反馈机制,通过定期“回头看”、办理成效评估等措施,推动提案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让政协提案真正成为解民忧、促发展的“金钥匙”。三是定期举办委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四种能力”。探索创新“专委会+界别委员+调研员”履职模式,将政协委员的个体优势和调研员的工作优势转化为政协组织的集体优势,进而推进专委会组织优势和界别优势深度融合,实现界别履职专业化、特色化、常态化。
三、以“凝聚力量”为重点,扛起服务大局之任,助推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一是创新开展访委员商议题、访企业商服务、访社区商治理、访乡村商振兴“四访四商”活动,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贴近实际、服务大局。在走访过程中,注重与基层干部群众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特别是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提出切实可行意见建议。结合走访同步开展“我为民营企业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职能,以更大力度开展专题监督、视察调研等活动,聚焦政策执行的关键环节,实施靶向监督,形成“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的闭环管理,切实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注重监督与支持的良性互动,通过搭建沟通平台、加强部门协作、凝聚各方监督力量,深入查找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三是鼓励政协委员带头深入基层,带动各类社会资源,主动融入“四方联动”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推动政协协商与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实践工作。
四、以“凝聚人心”为宗旨,恪守为民履职之本,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一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社会治理的焦点问题,合理选定协商议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建立健全委员联系群众机制,规范建设委员工作站(室),积极开展“政协委员进网格”活动,引导委员当好“六大员”,及时反映群众诉求。二是建好用好“委员会客厅”,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贴近基层、走进群众,围绕民生领域问题,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形成发展共识。强化意见建议办理的跟踪问效,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开展跟踪反馈等举措,推动民生意见建议办理进度,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有效解决。三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对外讲好山丹故事,传播好山丹发展最强音。创新宣传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政协委员主题界别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群策群力、共同支持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系山丹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