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邂逅天山旱獭
2025年02月26日
字数:1,112
版次:04

张晓敏


  “在牧场边缘的山脚下,你随处都可以看见一个个洞穴,这就是旱獭居住的地方。从九、十月大雪封山,到第二年四、五月冰消雪化,旱獭要整整在它们的洞穴里冬眠半年。”这是中学课本《天山景物记》中,对天山旱獭的描述,通过这篇课文,让我知道了在大美新疆的天山草地上,栖息着一种啮齿目松鼠科的野生动物一一旱獭。
  在地下蛰伏了一冬天的旱獭,从洞里探出脑袋,旱獭呆萌可爱的形象,早已印在脑海中。只是无缘遇见,直到前些年,我去新疆伊犁河谷的天山草原,在不同的地方与旱獭有过三次“邂逅。”
  初次“邂逅”,是在入春后那拉提高山草原上。冰雪还未消融,在乍暖还寒的春风吹拂下,山谷里已萌发出绿芽,耐寒迎春的野百合开放在溪流边。忽然我在车上发现山坡下一户牧民屋后,一只貌似黄狗的动物,正在慢悠悠地向山坡上爬行,可能是准备返回它的洞穴。我赶紧下车,直奔而去,近了才发现是一只蹲在地上原地张望的旱獭,它浑身长着麻黄色皮毛、身体直立起来,体长而肥大,四肢短粗。旱獭前爪尤其发达,善挖洞。草原旱獭俗称土拔鼠,警觉性高,出洞时,先在洞口外的土丘上直立瞭望,观察周围动静,若无险情,才离开洞口到附近活动。如遇到危险时,常发出叫声,通报同类,并很快跑向洞口附近的土丘上观望,或迅速钻入洞内,如遇到人为惊吓,会较长时间不出洞。旱獭白天在洞外活动、取食。
  草原旱獭造洞于坡面和丘间谷地。旱獭的每个家族,常有几个到十几个洞穴,各洞道之间有明显的跑道,洞穴按其用途分为“冬眠洞”、“夏眠洞”和“临时洞”。挖洞所抛出的土在洞口形成小的土丘。旱獭食谱较广,除多种植物的绿色部分外,有时也取食昆虫,冬季贮藏少量食物,包括草、根和种子。
  暮春的一天,我第二次“邂逅”旱獭。那天上午我准备从果子沟爬过一座山顶,俯瞰赛里木湖,遇到了旱獭。赛里木湖的湖岸边,碧绿的湖水,青草如茵,繁花似锦,绿色从湖边一直延伸到山坡。旱獭在土石相混的草坡上打洞,在山坡下,很远处就能看到几只旱獭,在草地觅食、嬉戏,一旦有人到达它的警戒线时,瞬间钻入洞穴里。
  第三次“邂逅”旱獭,在初夏天山的伊犁植物园。这座植物园内分布国内最大的野生苹果林,山地各种植被丰富,山间有溪流,林草繁茂,登山观景的旅客,顺便也会采拾林下的蘑菇。草地上,自然也少不了旱獭,它们与吃草的牛群混在一起,共享着这一片绿地。旱獭很机警,它在洞口旁活动,随时可以躲避危险,遇到天敌时站在洞口像小狗样鸣叫,警告同伴逃避,钻入洞穴里溜之大吉。
  天山的旱獭,胖嘟嘟,圆滚滚,萌态十足,与草原的花海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野趣的自然画卷。我满心期待着下一次有机会,能与这些可爱的草地精灵一一旱獭,来一场更美妙的重逢,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生命的灵动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