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延年
2022年08月08日
字数:1,174
版次:04
胡文洲
琴棋书画,游山玩水,种种文人雅趣,大多是以修身养性、消闲怡情为目的。书法的修身养性,主要着眼于性情的陶冶,但也有保养身体、延年益寿的含义。
严复曾说:“临帖作书,可代体操。”书法看似容易,其实需要手、眼、心、气相配合,腕、臂、肩乃至全身协调,运笔过程中的疾徐、轻重、顿挫、提按、连断、转折、行留,都极富节奏感,何况还要讲究力度,还有审美的快乐情绪加入,因此提笔作书,是一种愉悦身心的“运动”。
书法与气功颇有相通之处,都具有既简单又玄妙的特点。书法和气功,需要凝神运气,进入虚静的状态。不论先前情绪如何,运笔时须心不旁骛,凝神于笔端,若不能将自己从迫于事、拘于时、屈于势的境地中解脱出来,没有一点超脱俗界的心情,恐怕是没有耐心练好书法,更别提登堂入室了。
一个人处于激怒或内心焦躁不安时,心手相抵,是无法写好字的。当然,若将注意力转移到书法本身,一拿起笔便忘却一切,就有可能将情感升华为艺术的动力,从笔端将心头之种种情感宣泄出来。颜真卿写《祭侄文》,心情十分悲愤,但他很成功地实现了情感的转移,把满腔悲愤化作了一手好书,声情并茂,血泪交进。这与他酷爱书法,养成一提笔就凝神于笔端的习惯有关。
一般说来,文人于书法,都是闲散时对生活艺术化的追求。书法艺术,就是闲时的自我欣赏,朋友互相欣赏,跨越时空欣赏前贤的审美活动,通过这种活动,给生活添上艺术的趣味,使闲暇生活变得充实美好。况且在挥毫运笔的过程本身,既宣泄了情感,又得到审美快感,身心双修。
宗白华先生用一种相当优美的文笔描述了心态、心境与书法的关系:“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们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确实,在行云流水般的行草中,能让人感受到晋人冲虚恬淡、洒脱自如的风韵。篆、隶、行、草、楷各种书体,王、颜、柳、欧、赵不同风格,都蕴含着不同的人生体验和人生追求。古人认为书品与人品关系密切,人正书才正,人刚健,书便不会柔媚;人脱俗,书才清逸。因此,追求什么样的书风,便会有意识地把这种书风所观照的人伦道德品质作为自己人格修养的目标,养身的同时也在进行修身。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清逸,这是庄子的境界,是一种精神自由、无所羁绊的人与自然相融,与道相合的境界。行书排名第一的是王羲之清淡疏散的《兰亭序》,要达到这种怡然淡泊、物我浑一的境界,就要求能将功名得失种种世俗杂念看淡,作书时更要忘却这些尘念,所以,真正的书法家无不将淡于世事作为修养目标,哪怕许多人实际并不能完全做到。
书法艺术作用于身心,可以使人体内阴阳二气平衡,气脉通畅,同时使人心胸开阔,性情平和。古往今来,大多数书法大家都很长寿,性情亦以率真、平和、散淡的居多,可见书法修身养性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