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两点一存”重要论断 深化认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功绩
2022年04月13日
字数:5,308
版次:04
   编者按: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段红色故事映照初心使命。党史波澜壮阔,故事就在身边。学习体悟南梁革命根据地历史和南梁精神所蕴含的宝贵财富,对于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满怀信心向前进意义重大。
  凝聚共识既是人民政协的职责所系,更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崇高使命。总结新时代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和凝聚共识工作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和创新做法,有助于更好发挥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
  为开展好“学身边党史聚广泛共识促专门协商建时代新功”主题征文活动,本报将从本期起开设专栏,刊登优秀征文稿件,以期通过学习交流汇聚正能量、凝聚精气神,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王建太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在甘肃正宁寺村塬、陕西耀县照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教训,最终在桥山山脉中段成功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在南梁成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以此为基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展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后扩大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巩固为陕甘宁边区。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北方最耀眼的一颗星辰,挺起了中国革命的脊梁,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09年、2019年两次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这片热土孕育了革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并总结其为“两点一存”。
  

陕甘革命根据地“两点一存”的重要历史地位不可替代

  在我们党和中国革命史上,有许多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或事件,地位特别重要,影响极其深远。比如,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同样,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两点一存”的历史地位不可替代。
  首先,“两点一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陕甘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意义十分重大。一是这片红色热土孕育了革命。毛泽东同志强调,“南方有老布尔什维克,北方也有老布尔什维克,并且也不很少,陕甘宁边区就有”,“陕甘宁边区的作用非常大,我说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并指出,陕北“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很高,懂得许多革命道理”。二是这是唯一没丢的革命根据地。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建后,“陕北23县,无一不被赤化”,成为党在北方取得土地革命成功的唯一区域。毛泽东同志指出,“只有陕北根据地保留了下来,其他的根据地都丢了。”三是探索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陕甘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陕甘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党和军队得到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四是“硕果仅存”使“落脚点”变成了现实,为“出发点”创造了条件。
  (二)解决生存问题的“落脚点”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第一,“长征伊始,首要问题便是生存。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围绕生存寻找和创建落脚点。”没有根据地、没有落脚点,党中央和红军的生存问题就得不到根本解决,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第二,如果没有陕甘,“那就不得下地”。长征途中,党中央和红军曾先后多次选择落脚点,但由于军事斗争形势的变化,都未能实现。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长征胜利提供了战略基点。第三,“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解决党中央和红军生存问题的落脚点则是长征胜利的关键之一。因此,陕甘革命根据地这个“硕果仅存”的“落脚点”就成了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党中央和红军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后,以此为转折点,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了。
  (三)成为“出发点”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唯一可靠后方”。1937年8月,八路军三个师的主力从以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出发,进入抗日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撑起了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半壁江山,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转变。抗战开始后,毛泽东同志说:“陕、甘是我们的唯一可靠后方。”
  其次,陕甘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展为陕甘革命根据地,壮大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具有起承转合的重要意义。
  (一)这里是从落脚点到出发点的“起承转合点”。“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由于利于红军生存、利于红军北上抗日、利于党中央指挥全国革命,成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的落脚点,被推到了中国革命历史舞台的最前沿。以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战略支撑点,使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实现促蒋抗日、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出发点,成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二)这里是革命重心从南方到北方的“起承转合点”。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期,中国革命的重心一直在南方。由于国民党军的多次大规模“围剿”,加之我们党内“左”倾错误的危害,导致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党在南方建立的十几个根据地陆续丢失。“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呈现出了“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局面。而随着长征的胜利,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三)这里是革命形势从低潮到高潮的“起承转合点”。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到长征结束前,中国革命在一段时期内处于低潮。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中心,推动一大批革命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革命的火种在神州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有力推动了新的革命高潮到来。毛泽东同志在谈到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时说“:如果不到陕北,那怎么能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呢?怎么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搞那么多根据地呢?”以党中央和红军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为转折点,革命力量获得了新的发展环境和空间,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从此走出了低谷,革命形势从低潮走向了高潮。
   

陕甘革命根据地孕育了革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是承载并践行了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从兵运斗争到建立红色武装,从农民运动到土地革命,从根据地建设到红色政权,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尽管屡经挫折和失败,多次受到“左”倾错误和白色恐怖的排挤打击,甚至被逮捕、关押,面临被枪毙、活埋的危险,然而,他们不怕流血牺牲,发扬斗争精神,播火陇原,将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推向了高潮。虽历经苦难、饱受折磨,他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始终践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党的事业和中国革命呕心沥血,奉献一生。“革命理想高于天”,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灵魂。
  二是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指导革命斗争实践。根据地领导人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同左“倾”、右倾斗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根据地斗争实践相结合。一方面,紧密结合陕甘边区的革命斗争实际,认真学习井冈山经验,把革命斗争的重点放在了广大农村;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实践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形成了“梢林主义”这一创造根据地的马列主义。毛泽东同志评价习仲勋同志说:“这个人能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是坚信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懂得群众的情绪、习惯和需要”,“总是站在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情”。一方面,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切实争取和维护广大贫雇农的根本利益,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赢得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人民群众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党和红军、保卫红色政权、保卫革命成果。1934年5月,南梁阎家洼子42名苏维埃干部和群众为保守红军的秘密,被国民党军残酷杀害,其中6人被铡下头颅,其余全部被活埋。“四十二烈士”宁死不屈、顽强斗争、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是党和根据地群众血浓于水、血肉相连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播撒革命火种,宣传革命道理,创建红色政权,积极调动群众参与革命的热情,鼓舞群众的革命斗志,实现了根据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壮大,使星星之火燃遍了陕甘。毛泽东同志评价刘志丹同志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谢子长同志是“民族英雄”“虽死犹生”,习仲勋同志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党领导人民群众始终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斗争,始终是人民的主心骨。
  四是开辟了武装斗争、农民运动、建立根据地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充分认识到“军事运动不同农民运动和建立根据地结合起来,我们就难以存在和坚持下去”,坚持“武装是革命之本”,让枪杆子拿在农民手里,同红军、苏区结合,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把建立革命武装同开创根据地和建立红色政权结合起来,在战略战术上,不打硬仗,不死守一地,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等,使我们取得了主动,打开了局面”,为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坚持走正确的革命道路,是陕甘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关键所在。
  五是创造性实施了“十大政策”,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执政积累了经验。以“十大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政策法令,为陕甘宁边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事业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比如,党中央刚到陕甘革命根据地一个多月,就看到了根据地对愿意参加劳动的地主、富农留有活路这一土地政策的合理性,此后,党对富农、地主政策都做了很大的调整。“十大政策”的实施,也为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一整套完备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提供了实践经验,随后各个根据地普遍推行这些制度。“陕甘宁边区被誉为未来新中国的雏形”。
  六是创造性探索并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创造性提出并实践白色(派人做争取国民党军及民团的工作)、灰色(派人做土匪武装的工作)、红色(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的“三色”建军思想,坚持“又斗争又联合”的统一战线思想,注重发动和组织工农群众,注重做好对陕甘地区国民党军内中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及民团的争取工作,注重做好对少数民族的统战工作,引导教育在陕甘一带活动的绿林武装参加革命,积极争取改造哥老会、红枪会等帮会组织中的进步力量,使革命武装不断发展壮大,为制定“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提供了经验借鉴。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在延安时期走向成熟,就包含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创造的统一战线的成功经验。
  七是开创了全新的社会、全新的生活、全新的风尚。创办列宁小学,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破除迷信、禁烟禁赌、妇女放足等,移风易俗,讲求人人平等,形成了良好的风尚。根据地领导人与红军战士、人民群众一样吃野菜、住草棚、穿补丁衣,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实行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廉洁执政,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
  八是培养锻造了一大批革命骨干。陕甘红军创办的红军随营学校,边区政府成立的陕甘边区军政干部学校,以及后来在陕甘宁边区建立起的抗大、陕北公学、青训班等各种培训机构,为我们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领导干部及各类专业人才,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曾说“:陕北红军的战斗力很强,苏维埃政权能够巩固地坚持下来,我相信创造这块根据地的同志们是党的好干部。”
  九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了步调一致向前进。陕甘根据地的革命武装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始终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从党和革命的大局出发,坚定维护根据地党的统一和红军的团结,“只知有党,不知有其身”,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了一心为民、无私奉献。陕甘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陈家坡会议加强了党对红军和游击队的统一领导;包家寨会议确定了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一系列正确战略决策;“七月决议”全面加强了根据地党的建设。正是由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使陕甘革命根据地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从而屹立不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为实现伟大梦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作者系省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原文刊载于2021年12月10日《秘书工作》第12期,总第4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