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质量发展从“强工业”破题
2022年03月11日
字数:2,828
版次:02
本报记者张 柳
产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当前,甘肃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化阶段,强工业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和决定因素。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提出要紧扣“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和统筹经济与生态、城市与乡村、发展与安全履职尽责。在“四强行动”中,“强工业”既是引领,也是重中之重。心系家乡发展,积极履职尽责。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立足各自领域,围绕甘肃“强工业”行动进行了深入调研与思考,并将思考成果凝练为一件件提案与一条条建议带去了全国两会,以期为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再呼吁、再鼓劲,贡献出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聚焦振兴实体经济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没有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经济大厦就会变为空中楼阁。甘肃实体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许多住甘全国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特色优势产业上来。
“凹凸棒石是一种稀有的、非金属黏土矿,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环境修复、医药、工业、航空等领域。目前国内凹凸棒石产业以江苏盱眙、安徽明光为主,市场份额占全国75%以上。”黄宝荣委员以数据为支撑,阐述了我省发展凹凸棒石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广阔前景,“甘肃凹凸棒石黏土矿储量优势明显,张掖市临泽县目前已探明混维凹凸棒石黏土矿资源量为13.5亿吨,张掖、白银两市远景储量达44亿吨,居世界之最。”
虽然我省凹凸棒石产业已初具规模,但由于上下游产业链尚未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及转化尚不完全,导致应用领域偏窄,尚未充分发挥出该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此,黄宝荣委员建议,应加强产业化和应用推广力度,围绕有机肥、肥料增效剂、饲料添加剂,功能性陶瓷建材,负氧离子系列生活用品、功能性化妆品等三个重点领域,构建凹凸棒石产业链全链条服务体系。加强与国内外凹凸棒石黏土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高度重视凹凸棒基新材料产品标准的科学性,鼓励第三方知识产权融资企业与为知识产权融资提供便利服务。
特色优势产业,有着契合市场需求、对接广大消费者意向的“特色价值”,更有着无可比拟的产品附加值。甘肃是种业大省,是全国三大国家级制种基地之一,具有建成高水平现代种业基地的科技、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在看到传统优势的同时,马忠明委员也指出,目前我省制种业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和产业短板,主要是基地标准化水平急需提高和制种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不高两大问题。他说:“应尽快启动甘肃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二期建设项目,扩大基地规模面积,配套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设施设备,推广标准化种植、机械化作业、配方施肥、高效节水、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希望能将项目所需资金列入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专项,予以重点倾斜支持。”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制约发展瓶颈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承担着东连西出、南耕北拓的综合运输通道作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人均经济总量不高,仍处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中低阶段。如果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和物流网络,将极大拉动经济发展,为“强工业”行动提供“硬支撑”。
在本次全国两会上,住甘全国政协委员马文云、张萍、马忠明就联名提交了《关于支持甘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案》。提案中写到,“十四五”时期,甘肃应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缩短与国内国际市场时空距离,以完善的交通物流网络有效支撑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强化竞争力,促进生产力,强劲发展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案建议,希望财政部对中央车购税资金的拨付适当向甘肃等西部省份高速,特别是地方高速再倾斜。希望中央财政适当增加对甘肃等西部省份政府专项债和一般债的发行额度,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希望对甘肃等西部省份通航机场运营给予专项补贴,设立通用机场运营专项补助,对开展空中游览、景区“串飞”、短途运输的通航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交通是工业的基础,水则是工业的“血液”。特别是在工矿产业中,水参加了生产的一系列重要环节,在制造、加工、冷却、净化、空调、洗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甘肃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有一定的厚实“家底”,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加快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推动石化、有色、钢铁、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甘肃陇东地区能源资源富集,是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但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柴强委员建议,应加快推进白龙江引水工程建设,推动立项并开工建设,同时将该工程项目作为回馈革命老区的“初心工程”,提高国家投资比例,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支持,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应加快解决泾河崆峒水库改扩建项目自然保护区相关手续,崆峒水库改扩建工程实施后,将新增库容1677万立方米,年新增供水能力1278万立方米,彻底解决水库筑坝材料力学性质较差、坝体局部渗水等安全隐患,有效助力区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吸引留住一流人才 强力推进科技创新
创新,是工业发展的灵魂所系。甘肃推动工业强省战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科技创新为产业赋能,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提到创新,就离不开科技力量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
“要充分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于区域发展的基础性带动作用,在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时,适度考虑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适当向内陆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为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跨越发展提供基础平台支撑。”严纯华委员说。
住甘全国政协委员郭天康、严纯华、刘仲奎、赵瑞峰、王锐、蔡晓红联名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一流人才服务西部发展的提案》中,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展开了论述,并提出建议。提案写到,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与西部人才战略密不可分。虽然经过了长期努力,但是整个西部地区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为此,提案建议,应瞄准我省产业需求,积极加强与发达地区沟通对接,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要求,充分发挥发达地区一流人才、领先技术、项目资金等资源优势,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水平。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国家一流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优势,采取“请进来”的方式深入西部高校开展交流指导,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选派本土人才参与两院院士承担的项目、科研等。应对西部高校聘任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实行倾斜政策,对西部高校聘任长江学者组建的团队予以优先支持,在牵头组建学术团队、项目团队、科研团队时,吸收西部高校人才参与并扩大比例,带动提升西部高校人才科研能力。此外,在国家层面上应出台高层次人才考核管理办法,明确高层次人才帮助和服务西部高校的具体时限和频次,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加大对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援助项目的管理,真正发挥项目对加强西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