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
2021年10月18日
字数:3,162
版次:03
□ 郑学富
最近在全国上映的电影《长津湖》,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故事。此役中的“冰雕连”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从东西两路呈钳型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狂妄地声称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面对战局的突然变化,中央军委急调正在山东泰安、曲阜地区整训的第9兵团入朝作战。1950年11月3日,作为兵团先头部队的第27军刚到沈阳,就改用汽车运至长甸河口渡江入朝。11月5日,第20军首趟军列驶抵沈阳,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贺晋年到站台上看望部队,愕然发现这支来自华东的劲旅,竟然戴着大檐帽,穿着胶鞋,身上的棉衣很单薄。情急之下,贺晋年紧急动员东北军区机关干部和直属队,脱下身上的冬装送给第20军。11月8日,第20军大部队进抵沈阳地区,东北军区当即决定特事特办,将为第13兵团准备的3.5万件棉大衣转交给第20军。由于半岛北部东线军情似火,第9兵团没等到后方将御寒衣物筹措齐全,就匆匆于11月11日入朝参战。
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10余万志愿军昼伏夜行,翻山越岭,隐蔽接敌。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官兵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开进长津湖预设战场。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的湖泊,最后注入鸭绿江。在长津湖以东约30公里,是由长津江最大支流赴战江所形成的赴战湖,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就被称为长津湖地区。两湖周围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长津湖地区一般从10月下旬开始进入冬季,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可下降到零下27度。1950年11月下旬,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积雪达40厘米厚,气温骤降到零下30度,个别地区降到零下40多度。未来得及装备上寒区作战服装的第9兵团官兵遇到了百年未遇的严寒。多年后,宋时轮将军回忆说:“其艰苦程度超过长征!”
11月27日晚,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志愿军10余万大军已经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当中了。突然,林海雪原中传出惊天动地的军号声和呐喊声,10多万志愿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美军。激战一夜,将美军第7师和陆战第1师分割包围于下碣隅里、柳潭里、新兴里和古土里地区。被围美军为打开通路,连续不断地猛攻志愿军阵地。志愿军官兵一面对被围美军展开攻击,一面坚决抗击美军反扑。
第20军第59师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队伍,前身就是著名的“沙家浜部队”。师长戴克林是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6岁参加红军,参加过长征。近20年的战斗生涯中多次负伤,从头到脚共有七处大的伤痕,是一员能文能武的虎将。59师的任务是:迂回到柳谭里以南,切断柳谭里美军南逃的退路。于是,戴克林命令177团攻占并坚守死鹰岭及其以北、以东地区,这样就切断了敌人南撤的通道。
死鹰岭位于长津湖南端新兴里以东约2公里,是小白山地区群山中海拔1519米的高峰。由于山顶一带的怪石向东延伸,如同尖锐的鹰嘴,一簇参天的杉柏长在了鹰颈上,状如中箭而死的苍鹰,故名死鹰岭。沿着山麓有一条长年冰冻的公路蜿蜒贯穿,连接着下碣隅里、柳潭里,死鹰岭矗立在这两地之间。
志愿军177团经连日跋涉冰山雪海,插入敌后,于28日拂晓,拦腰楔入公路,以1个营的兵力攻占死鹰岭,切断了柳潭里与下碣隅里美军的联系,阻止美军南撤北援。美军为保住死鹰岭这一战略要地,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从东西两个方向连续向驻守在高地上志愿军发起疯狂猛攻。坚守在死鹰岭上的志愿军勇士,冒着极端严寒,连续奋战6个昼夜,与敌反复争夺,阵地多次失而复得,紧紧卡住了敌人的退路。12月3日,突围美军在下碣隅里美军的接应下,猛攻死鹰岭阵地。坚守主峰的志愿军战士仅剩下60多人,他们以坚强的意志顽强阻击,打退敌人8次冲锋。但是战役预备队没能及时赶到,部队濒临弹尽粮绝,加上天寒地冻,战士脚冻坏了,连路也走不动,最后只好眼睁睁看着残敌从公路上跑掉。
打通死鹰岭的美军继续向西兴里一线我军177团2营阵地进攻。西兴里一线是志愿军最后的防御阵地,如果让美军通过,美军就和下碣隅里美军会合,就成功突围了。为了拿下2营阵地,美军采取两路夹击南北对进的战术。
177团2营负责阻击下碣隅里美军派出的救援部队,2营打得英勇顽强,将美军救援部队击退。而在侧翼的6连阵地一直没有开枪阻击。后来,当接防部队上来时发现,全连125名官兵已全部冻死在高地上,他们一个个身着单薄的军装,持枪俯卧在战壕里,保持着战斗姿势,怒目注视前方,随时准备跃然冲刺。他们全都化作成一群晶莹的冰雕,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洁白的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细小而又坚硬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向毛泽东主席报告战况的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清理战场时,在一名战士的衣兜里发现了写在一张照片背面的绝笔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名战士名字叫宋阿毛,上海人。这首诗写得朴实自然,文字流畅,是宋阿毛生命最后时刻的真情流露,表达了高昂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天地为之动容。
在第9兵团,冰雕连何止一个?据相关战史资料记载:在围攻美31团的战斗中,第27军80师242团5连由于长时间埋伏在雪地里,当冲锋号吹响时,再无人站起来冲击,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外,全连100余干部战士全都冻死在雪地里,但仍保持着准备战斗的姿势;第20军60师180团2连129名官兵在水门桥南侧设伏,准备迎头痛击过桥美军,可是已经冻饿10余日的战士全都站不起来了,美陆战1师冲过水门桥时看到的是已经冻僵了的中国士兵。美军的里兹伯格团长面对这群用血肉之躯浇铸成的巍巍冰雕,肃然起敬,不由地举手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他的内心肯定感到了强烈的震撼,中国军人拥有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是任何先进武器都征服不了的。
这些冰雪勇士,为了中国人能挺直腰杆,为了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东方,他们却永远站不起来了。“冰雕连”体现了志愿军战士严守纪律的严谨作风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境界,树立起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长津湖之战,志愿军第9兵团在武器装备严重落后,运输补给严重不足,冻饿交加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灵活顽强作战,给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以歼灭性的打击,共歼敌1.3万余人,并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彻底扭转了东线战场的局面。毛泽东、彭德怀均致电宋时轮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在12月17日的电报中指出:“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4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美陆战1师借助绝对的海空优势,最后从海路撤退。美军中校戴维斯形容这场战斗说:“海军陆战队用了70个小时近4天的时间,走完了20公里的路。这绝不是一次漫步,而是从死神的怀抱里逃出来的挣扎。这在海军陆战队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志愿军第9兵团成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但是也付出沉重代价。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由军史研究专家双石撰著《开国第一战》记载:“第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其中冻亡1000余人,冻伤后救治不及而致亡者3000余人;减员总数48156人。减员数量为全兵团兵员总数的32.1%。”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司令员宋时轮在鸭绿江边下车,神情肃穆,迎着萧瑟秋风,面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脱帽深深鞠躬90度,然后戴上军帽再行庄严的军礼,向长眠于长津湖冰山雪原之间的志愿军官兵致敬!此时此刻,身经百战的将军已是泪流满面。